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1.dyndns.org)(xys.3322.org)◇◇

  也说一说《新语探源》

  作者:之乎者也

  不久前读到沈国威先生写的《新语探源》书评,觉得批评直截了当,痛快淋
漓,因此想到我国人文社科界之无规则,发了几句议论。不知被何人贴上了“新
语丝”,因此引来有人的反批评。论者曰:“可以看出这些参与议论的朋友是出
于对时下学风不正的义愤,这当然是很可敬的,但具体落脚到对《新语探源》的
评析,还是请议论者读过其书以后再说,而不要未读其书,便跟着沈的文章发议
论。这里似乎也有一个网文的学风问题。”说得还算客气,但“未读其书”,事
涉“文风”,问题不谓不严重。因此,在此说几句。

  首先要申明的一点是,冯著早已拜读过。我也算对这方面的研究有一些了解,
中外原始文献和有关研究论著也拜读过一些,也看过前几年冯教授出版的《千岁
丸上海行》。但一翻开《新语探源》,就发现此书缺乏原创性。不说沈教授评论
的后面几章,其前面两章,占了全书的近三分之一,更是毫无新意,较之后面数
章尤甚。近 300年的中西文化和语言的交流,姑不论相关研究论著,这方面的中
外原始文献就汗牛充栋,然而冯先生新著涉及的还不如九牛一毛。这样的“探源”
工作,再有 “思想性”,在行家看来也是白搭。因此,这本书在许多具体问题
上的毛病实在太多。在沈教授列举出的硬伤之外,再开更长的单子也不难。至于
研究文献的引用不够和不当,问题倒在其次了。但这两方面的问题,已足以说明
《探源》不是合格的学术著作。

  问题是,对这样的“学术专著“,在我们中国人似乎习以为常了。老实说,
冯教授就是写这样的学术专著起家的。不说文革时的著作,文革后他的第一本有
影响的论文集《明清文化散论》中的文章,在今天看来有几篇是合乎规范的?相
比之下,《千岁丸》、《新语探源》还算是有进步的。而且,我们也说过,比冯
著更不像样的 “学术著作”在中国也有的是。我们也并不否认,在这些书中,
冯教授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一些新见解。但并不能因此以为他可以不遵守基本的
学术规范。在这个问题上,对冯教授这样年纪的学者这样要求,我们可能觉得是
有些苛求。但冯先生是有一定影响的学者,他还在指导博士、硕士,不如此要求,
如何表率后昆?

(XYS20050214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1.dyndns.org)(xys.3322.org)◇◇